您所在的位置: 本站首页 >> 档案故事 >> 工大记忆 >> 正文

工大记忆

新中国的记忆

时间:2020-05-27  作者:赵学敬 辜瑞  浏览数:

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,全国上下都在酝酿大庆。档案系统又正遇第12个国际档案日,喜上加喜,遂之自编自演,唱响了《新中国的记忆》之歌,以献给党、国家和人民听。河南工业大学档案馆作为大合唱的团队,咋也人靓歌声亮,校园湖边留衷肠,棒棒的!

不忘学校60多年的变迁

在新中国的记忆里,河工大档案馆珍藏着学校的发展史和壮大史,记忆着最原始的史料碎片,学校的过去式和现在式她都心知肚明。她告诉你,河工大来源于两个院校的强强合并,一个是郑州工程学院,一个是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。

问及两个院校的前身,她会拉你回到1956年,细说端祥。这一年,中央粮食部在北京成立了“粮食干部学校”(中专),中央一机部在郑州成立了“机器制造学校”(中专),一南一北,两个育人摇篮同年挂起,也像两个可爱的宝宝同年出生在黄河两岸。

到了1959年,粮食干部学校改名并升格为“北京粮食专科学校”(大专),同时在此基础上筹建了粮食学院(5年本科),1960年南迁郑州,与机器制造学校同城成长。

机器制造学校超前发展,1983年更名为“郑州机械专科学校”,由中专向大专转型,1993年又更名为“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”(简称郑州工业高专),向本科院校靠拢。期间,粮食学院在发展中受到启发,萌动了2000年的二次创业,随之更名为“郑州工程学院”。两所院校就这么比翼齐飞着。

郑州工业高专在中原路上展翅,工程学院在嵩山路上奋飞,两个学校唇齿相邻,既是好伙伴,又是好兄弟,都在寻找壮大机遇。21世纪初的教育改革,刮来了合校办学的春风,郑州工学院、河医大一下合进了郑州大学,这便触动了两所部属院校的敏感神经,共同有了教育升格的雄心,后经省政府、教育部对高校设置的调整,两校组建了“河南工业大学”,并于20045月正式挂牌。

学校的历史升级变迁,新中国记忆里一个不少,为届届校友留下了“乡愁”遗产。就我们自己而言,哪能忘记求知的母校?一路走来,总要活得明明白白吧。

升级变迁的历史也许是平凡的,翻阅时就会发现它的伟大,伟大之处在于:樱桃好吃树难栽,社会主义等不来,学校的升级变迁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!

当代人存在忘事的话,后人最容易忘史,这是人类智力的缺陷。不过,这种缺陷已被新中国建立的大大小小档案馆所抚平,后代人无需再去“考古”。

这里要说,学校的升级变迁若是被你忘记,请到学校的档案馆里查询吧,它将永远欢迎你的光临。


记忆着学校的发展壮大

学校发展壮大了,“河南工业大学”自然成了新中国的记忆。校区由2个变成了3个,“面包”越做越大。嵩山路校区仍然望着东方红,中原路校区仍然望着北斗星,莲花街新校区开了个朝阳门,气气派派,彰显着大学的壮美和风采。

看着现在,就会回想过去,油然流露出来对比情怀。

先看招生。北京粮食干部学校的初招210余名,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的初招550名,初招合计不到千人。眼下的2019年,我校计划招生人数已达7374名,约是初招人数的10倍,这不就是“虎踞龙盘今胜昔”吗?!

再看专业设置。1956年,中央粮食干部学校4个专业,郑州机器制造学校2个专业,又一色的中专。发展到现在的河南工大,有20个学院,68个本科专业,且有完整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和外国留学生培养体系和学位授予平台,能不感到“天翻地覆慨而慷”吗?!

三看师资队伍。1956年,中央粮食干部学校有教职工80余人,筹建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的同志仅有20余名,处于兵精政简创业。发展成河南工业大学以后,在职教职员工扩编到2100余人,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43%,有博士学位的占24%,有1600余人从事教学,育人队伍浩浩荡荡。这么一比,学校真的长高了,发福了,大学底气十足啊!

四看图书馆藏。办校伊始只有简陋的阅览室,是没有图书馆的,藏书寒碜,学生自然借阅困难。河南工业大学就不一样了,儒门外就能看到图书馆大楼,高高大大,鹤立鸡群,成为工大标志性建筑。它藏书230多万册,电子图书300多万种,纸质刊物近2000种,中外文数据库43个。馆内阅览座位足足4000个,每天来的学生络绎不绝,座无虚席。这个大学场面,这种大学学风,咋能不出人才?!

五看科学研究。当年筚路蓝缕办学,科学研究并不是主题。新时代的河南工大厉害了,有了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,收获了丰厚的科研成果,据记载:承担国家科研项目307项,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961项,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74项,发表学术论文已有10421篇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,省部级科研奖106项。这一学术景观,感动着自己,也感动国人,这颗高校明星从此在中原大地闪烁!

聚焦我校的发展壮大,要看要比的地方太多了,例如:党政建设,后勤服务,校园文化,预博物馆,学报校报,合作交流,学习环境,各种教学设施,体育场地,等等,无不惊艳夺目,很有壮大感,很有成就感,禁不住想到:发展才是硬道理,是改革开放抱来了金娃娃!

春风吹暖我校档案馆

有了河南工业大学以后,春风吹暖,她的档案馆也随之降生人间。

历史上,两校只有档案室,档案存量较少,没资格也没条件成立档案馆。合校后机会来了,两处尘封的人事档案就有2665卷,加上后来的各类档案,已破万卷了(仅2006年,全年接收各类档案25244卷件),成立档案馆也就迫于眉睫。所以,河工大的挂牌之年就是她的档案馆新生之年。

档案馆成立之后,作了大量的整合工作,分类、排序、编号、技术加工等疏而不漏,一切都要“老兵新传”,留住记忆的永恒。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,以一顶十,加班加点,蚂蚁啃骨头地工作起来。这工作需要心细,更需要背地里吃苦,可是,谁也无怨无悔,只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地工作着。

50年校庆的时候,档案馆借机练兵,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,为《校史》提供了大量编写资料,并以多种形式史海钩沉,一批宝贵的历史照片和素材被挖掘、被拯救。《校史》附表是他们完成的,校庆《成就展》的76个展板是他们制作的,同时为校庆举办了钧瓷展和书画展,协助校庆办作了全程服务工作。这样的,档案馆在院级活动中第一次光彩亮相。

档案是历史的沉淀,其管理也是一门科学。过去的档案管理很粗放,现在的档案管理走上了精细化和规范化,综合档案分为十三大类,分别为党群行政档案、教学档案、科研档案、基建档案、财会档案等等,另外还有人事档案,学生档案,门类齐全,资源似海。在这个领域工作,要有政治责任心,要学会捕捉资料,消化资料,编排资料,要善于档案数字化加工。鉴于这一情况,他们一一按制度、按规律办事。档案馆2018年的工作总结披露:4个月完成了130万页的档案扫描任务,包括两校合并前的全宗档案、河工大科研档案、设备档案,后又实现了档案馆藏数字化,使得我校的档案管理“更上一层楼”。这一年,还对收集来的833张毕业生合影照翻拍、扫描,又接收整理了1456盒各类录音带。“新中国的记忆”里露出了冰山一角,不怕健忘,更完善更安全了。

档案馆建馆时间不长,故事却是很多,看看他们每年的工作总结,就会一目了然。

值得点赞的是,档案人员都在坚持微笑服务,总是热情接待广大师生、校友、社会的来访者和查询者。就2018年来说,接待查询档案2115人次,借阅档案295卷件,查阅3505卷件,复印资料5405页,拷贝文件866件,出具各类学历证明65份,核对英文成绩单83份、学历学位认证476份。这样地,用微笑赶跑了繁琐、乏味,用微笑换得了来者的满意,享受着和谐啊!

有付出就有回报。2016年,我校档案馆出彩了,被河南省档案局评为省特级档案馆,接着,2018年被河南省档案局列为档案工作优秀观摩单位,又被河南省档案学会评为先进集体。你看,她编辑着“新中国的记忆”,新中国也记忆了她,多么值得一贺啊。


三言两语欢呼声

档案馆与新中国的记忆结缘,我校档案馆与河南工业大学心连心。

新中国是学校的母亲,她70周年了,祝她万岁!

今年是我校63岁生日,档案馆记着她的成长史,愿她日新月异腾飞!

我校档案馆成立16年了,愿她记好河工大的育人功绩!

奋斗吧,让新中国的记忆在档案馆里永存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96月写于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



上一条:他如梧桐引凤来

关闭